皮膚病是看得見的病,尤其是臉、頸、頭部,但臉部皮膚疾病又豈是黑斑,青春痘!許多為了肝斑猛吃保肝藥,以為肝功能不好:長了青春痘一口咬定為內分泌失調或以為肝火旺盛。誤信道德塗說或獨門泌方,耗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,都無濟於事。善用中醫藥治療定能治好各類皮膚病。
1、痤瘡、青春痘:
痤瘡,俗稱粉刺,青春痘、青春疙瘩,是年青人一種炎症皮膚病。痤瘡主要是由於青春期體內分泌的改變,雄性激素比雌性激素分泌量相對的增多,皮脂腺分泌功能旺盛,使皮脂分泌過多或排泄不暢,皮脂瘀積堵塞毛囊口,使毛囊營養發生障礙,外界細菌侵入毛囊並大量繁殖,分解皮脂,產生游離脂肪酸而刺激毛囊,引起炎症反應,形成痤瘡。
飲食:高脂肪,高糖飲食,便秘,神經功能失調,局部化學性物質﹝如化妝品、煤焦油﹞等的刺激也容易透發痤瘡。
好發部位:
臉、耳朵、頸、上胸部、背部及臀部。
症狀:
包括白頭粉刺、黑頭粉刺、紅色丘疹、紅色結節、黃色膿疱及暗紫色囊腫。
2、圓禿
病因:
有人患了“斑禿”,往往一夜之間頭髮脫落幾片。因此有人叫它做,”鬼剃頭”。其實,“斑禿”是一種侷限性斑塊脫髮,又名“圓禿型脫髮”病因尚不明,可能與
精神因素、內分泌障礙和頭皮局不壓迫等有關。
好發部位:
頭髮最常見,偶見於眉毛及鬍鬚。
症狀:應是身心症的一種﹝心理壓力引起的身體病變,稱身心症﹞於數天內出現一塊或數塊,約一元至十元大硬幣大小的圓形禿。患者常因就學、工作、環境、變化及考試等心理壓力所致,俗稱“鬼剃頭”即一夜之間,頭髮少了一塊。
3、肝斑:
病因;
肝斑是發生在面部的一種色素沉著性皮膚病。典型皮損呈淡褐色至咖啡色蝶狀斑片,界限明顯,日曬後加深。好發於青年女性和孕婦。無礙健康,但有礙美容。常對稱發生於臉面,尤以兩頰、頸部、鼻、唇及頦等處。
患者常伴有性情急躁、胸脅或乳房脹痛等症狀、或內分泌失調或其他慢性病。
好發部位:
臉面,尤以兩頰、頸、鼻、唇及頦等處。
症狀:
逐漸增加的棕色斑,大多呈對撐稱出現於兩側臉頰,有時候看起來像一隻展翅蝴,
相當顯眼,其顏色與煮熟肝臟類似,故稱為“肝斑”肝斑的出現與肝臟功能好壞無任何關連。有些女性於懷孕後出現肝斑,故又稱為“孕斑”。避孕藥、女性荷爾蒙及日光中所合的紫外線,是使其惡化之因素。肝斑發生原因不明,僅能以體質或遺傳視之。
濕疹:
「濕疹」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,可分為急性和慢性,,病因尚未明瞭,一般認為過敏體質是發病的主要原因,外界各種激發的因素是發病或加劇誘因。急性皮疹如經適當治療,可在1–2周內治癒,如果治療不當反覆發作轉為慢性病程可拖延數月至數年。
此外濕疹也可因年齡〈如嬰兒濕疹、老人濕疹〉、〈紅斑姓濕疹、丘疹性濕疹、水泡性濕疹、濕潤性濕疹〉部位〈臉部濕疹、足部濕疹、尿部濕疹、手部濕疹〉、季節冬季濕疹夏季濕疹、病因〈過敏性濕疹、刺激性濕疹、職業性濕疹〉而有不同的命名。
其實濕疹並是只在夏季發生,一年四季都可能產生此病,但是原本就有此病之人,也容易在這時個時節,在四肢關節處、皮膚皺褶處或與衣服摩擦處,出現表面色暗的紅斑塊,伴隨膚屑嚴重的則會在表面出現濕滑的液體,終日不乾。
【在中醫治法上,依辦證論治分為三型】
1、濕重於熱型:治法–健脾利濕,佐以清熱。
2、熱重於濕型:清熱除濕,佐以涼血。
3、濕熱下注型:治法–清熱利水、佐以通淋。
臨床上,需由醫師辦證其體質是濕大於熱或熱大於濕,前者多是舌像表面光滑有津、口雖渴卻不多飲、排便部份則是軟便居多、甚者便不行。在治療上必須以利濕為主、清熱為輔。
若是熱大於濕的患者,則容易出現口渴、欲冰飲但喝再多仍覺口乾渴、舌則多白黃夾雜的膩苔、排便則多日不大便或便乾難解居多,用藥上則利濕為主、清熱為輔,
【飲食須知】:禁忌之物
。忌致敏食物。
。忌辛辣、刺激食物。
。忌發濕、動血、動氣食物。
。忌用過敏藥物。
濕疹患者飲食宜清淡,避免過敏食物。於本病患者多由火熱,濕邪之毒相互為患,故飲食宜清淡清涼為主,宜吃具有清熱解毒為作用之品。
平常盡量維持患處的乾燥,避免悶熱與潮濕加重病情,不碰冰飲、炸物辛辣食物,再積極的與醫師配合治療,相信遠離夏日濕疹,還我美麗肌膚,必是指日可待。
【風疹塊,蕁麻疹】
蕁麻疹是一種皮膚狀況,有時皮膚上膜明其妙的冒出了一些紅腫的斑塊,感覺其癢無比,瘙癢一般持續一個小時左右,一般數個小時紅腫才會消退除役,有些甚至長達24小時,後會自行消退。除了少數在發病時會出現臉、唇浮腫、乎吸困難、低血壓、休克等症狀外,單純的蕁麻疹多無其他的後遺症。
蕁麻疹以其發動時間可分為『急性』和『慢性』兩種。急性病患原因通常是因食物過敏引起,像許多人就會因對海鮮食物過敏而產生急性蕁麻疹,通常在治療後幾天內就會好轉,若是蕁麻疹持續復發超過六週則成為慢性蕁麻疹。很多因素都可能引起慢性蕁麻疹,像溫度變化、灰塵、花粉、情緒等、也有一半以上的病患可能根本找不到明顯的治病原因。
【蕁麻疹病因】
是身體對某些外來物質或刺激產生過敏反應,例如:蚊蟲叮咬,或冷、熱、風、日光等的物理性刺激,發粉等植物性刺激,進食魚、蝦、蟹等〝發物〞,注射血清、青徽素等藥物,病蘆感染或腸寄生蟲感染產生的毒性物質刺激等。
【中醫對蕁麻疹的看法】
蕁麻疹中醫又名「風疹塊」。如《醫宗金鑑外科心法》瘖癗:「此證俗名鬼飯疙瘩,由汗出受風、或露臥乘涼,風邪多中表虛之人,初起皮膚作癢次發扁疙瘩,形如豆辦,堆累成片。」《黃帝內經》中論述到蕁麻疹時說道:「風邪客於肌中則肌虛,真氣發散,又被寒搏皮膚,外發湊理,開毫毛,淫氣妄行,則為癢也。」說明人體正氣虛弱時,風寒風熱邪氣搏於肌膚則發病。此外,過食腥暈發物,如海鮮、鴨肉、辛辣之物,化熱動風,亦可生病原體。中醫有句話:「治風不治血,血行風自滅」,蕁麻疹常驟然發生並迅速消退,癒後則不留任何痕跡。
中醫臨床上蕁麻疹依全身的症狀、皮疹的型態,分為胃腸實熱型、血熱型、脾胃虛寒型等類型,因蕁麻疹好發於局部皮膚受壓迫的部位,緊身衣物、腰帶及鞋襪少穿為宜。溫暖的環境常使搔癢症狀惡化,所以維持涼爽舒適的室溫是有助益的。於發疹時微溫的淋 浴可減輕搔癢的不適。
【飲食宜忌】
忌食:巧克力、牛奶。蘑菇、蛋類、海鮮、竹筍、芋頭、香菜、花生、酒、草莓、茫果、茄子、堅果及辛辣食物。
【注意事項】
1、應注意對哪些特定食物、藥物或物理因素過敏,避開這些過敏原。
2、對曾經因服藥而引起蕁麻疹的患者,應請教醫師,將藥物名稱記下,
3、慢性患者若有其它身體不適應盡速就醫治療,以避免感染性過敏原長期在體內作崇。
4、不可以去抓、因為這個動作不但不能止癢,還可能越抓越癢。
5、避免吃含有油炸或是辛辣類的食物,多吃含有豐維他命的新鮮蔬果。
留言列表